<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新闻 > 陕西要闻

        端稳“工业粮食”的“饭碗”

        来源: 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 2023-01-21 08:01

        本报记者 周明

        “开机!”随着主皮带司机轻点鼠标,长达1.3万米的皮带,瞬间转动起来,滚滚“乌金”顺着输送带向矿井出口方向传输。

        1月9日,在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袁大滩煤矿,运输队队长刘裕平正通过地面视频,仔细查看皮带各个环节运转情况。“随着堆煤保护、防跑偏装置安装到位,皮带运输过程中转载点大块煤、跑偏等异常行为都会及时报警并联动,确保了主运输系统的安全可靠。”刘裕平告诉记者。

        近年来,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接连打出系列“智能”组合拳,通过从科技投入,到装备更新,实现生产系统的优化,确保采出煤炭“颗粒归仓”,为能源保供发挥力量。

        “新引进的双臂锚杆支护机,经过我们对工艺流程优化后,功效提升了30%以上,掘进进尺也是‘水涨船高’。”该公司袁大滩煤矿综掘一队队长杨林平提起新设备在现场发挥效能特别高兴。他表示,面对掘进工作面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他们通过新设备和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真正实现了快速掘进全面推进。

        能源被喻为“工业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进入煤炭保供的关键时期,榆林坚决扛起能源大市保供责任,积极发挥能源供应“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全力以赴做好稳产保供工作。

        类似袁大滩煤矿这样的智能化生产流程,已成为榆林各煤矿企业的“标配”。科技“加持”,不仅让煤矿实现了“少人化、无人化”的安全高效绿色开采,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煤矿企业释放产能,为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更稳定、更安全的能源供给。

        目前,榆林新建大型矿井工作面无人化、采煤机械化率超95%,年产能120万吨以上的煤矿实现全流程智能化决策和自动化协同运行,使优质煤炭产能进一步释放。

        在位于毛乌素沙地南缘的华能陕西靖边风电场内,排列整齐的光伏电池板和迎风转动的风机,让人看到了榆林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前景。

        “这里白天阳光照射比较充足,主要依靠光伏板发电,入夜之后风力适合,则切换成风力发电。这就是我们这个‘风光互补’项目的优势。”华能陕西靖边风电场场长王峰辉介绍。

        据介绍,这个总装机容量为423兆瓦的风电场,每年可提供电量约8亿千瓦时,相比传统火电企业,年节约标煤2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5万吨。

        “发展新能源,生态保护是一条硬杠杠。这片土地都是治理过的,所有新能源从项目立项到审批,都要严格按照生态保护的标准进行。”榆林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化工科科长胡滨告诉记者。

        为统筹推进光伏项目建设与毛乌素沙地治理,榆林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确定光伏项目建设模式。例如,对植被良好的场地,采用“高净空、大跨距”的柔性支架,随坡就势,不大规模平整土地,最大程度减少对地表的扰动。

        “十四五”期间,榆林全市计划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2600万千瓦,其中风电700万千瓦,光伏1900万千瓦。“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快新能源产业转型、大力发展制造产业,积极谋划引进新能源上下游制造掘进进尺落地。”胡滨说。

        作为榆林市针对氢能产业发展布局的首个项目,榆林华秦氢能产业园目前正在加快建设进度。“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4万吨的高纯氢气供应,可满足1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用氢需求,实现碳减排419.2万吨。”榆林华秦氢能产业园项目负责人李卓说。

        此外,榆林还开展煤、油、气、化、电一体化清洁能源综合示范,建设千万千瓦级智慧化高效风电基地和光伏发电基地,开展氢能全产业链示范,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全力构建多元清洁能源供应体系。目前,榆林新能源发电量约占全省新能源总发电量70%。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省政府办公厅主管 省政务大数据服务中心承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