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税务局】绿色陕西的“税动力”
来源: 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 2022-09-20 06:28
秦岭山麓,草木葱翠;渭河两岸,绿草茵茵……经过多年的治理和保护,陕西绿色版图不断扩大,森林覆盖率超过45%,国家森林城市增加到7个,生态因绿而美,百姓因绿而“富”,绿色已经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最鲜亮的底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各级税务部门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积极落实“绿色”税制,持续释放“绿色”动能,为陕西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A “增绿添绿”信心更足
“物华天宝藏富有,煤气油盐织锦绣;未来斟满幸福酒,黄土高原变绿洲……”这是陕北说书《榆林美》的经典片段,道出了陕北人民对今天美好生活的赞美和祝福。
陕北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是生态脆弱地区。光秃秃的山峁、漫天的黄沙,曾是陕北黄土高原的代名词。如今,黄土高原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使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余公里。
地处防沙治沙第一线的榆林市,仅“十三五”期间,财政累计投入造林绿化资金超过40亿元。资源型企业主动参与造林绿化过程,每年投入资金超过1亿元。尤其是2020年“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以来,当地40家资源型企业自筹资金4.3亿元认领实施造林绿化任务11万亩,加快了“绿进沙退”的进程,陕西因此成为我国第一个完全“拴牢”流动沙地的省份。
“从为了生存治沙,到带领大家致富,这都离不开党和国家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国家的这些好政策,让我的绿水青山之梦成真,也让我们治沙致富有了更大的底气。”日前,“七一勋章”获得者、治沙英雄、陕西石光银治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石光银说。
在治沙造林工作不断推进的同时,陕西税务部门持续优化纳税服务,及时宣传治沙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详细讲解疑难点,帮助企业应享尽享。据统计,陕西石光银治沙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至2021年共享受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销售额953万余元。
近年来,陕西税务部门通过保障地方财力与落实税收优惠“双向用力”,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为治土治沙植树企业兑现税收优惠政策,为我省绿色版图扩张提供强劲的“税动力”。“十三五”期间,全省沙区最后的50万亩流动沙地得到治理,沙化土地固定率达到91.8%,沙区植被覆盖率达到60%,实现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固”的历史性巨变,防沙治沙迈入了整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新阶段。
B “守绿护绿”定力更强
秦岭素有“国家中央公园”“中央水塔”之称,既是我国地理的南北分界线,也是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如今,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山里人吃上了“生态饭”。依靠绿水青山,过去的山窝窝,现在变成了“金窝窝”。
“税务部门及时上门辅导税收优惠政策减轻我们的负担。上半年,仅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就减免2.19万元。现在,我们的菌包、木耳都不愁卖,上下游产业链条全部被打通。”陕西中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少康说。
陕西中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位于柞水县下梁镇金盆村,是一家集食用菌科研、生产、培育、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公司。脱贫攻坚期间,该公司通过就业、种植、培训、分红等方式带动全县60%的贫困户在木耳产业化项目上发展,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
地处秦岭南麓的略阳县绿美绿农林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森林经营和管护等业务。得知公司享受到91.2万元增值税减免后,该公司负责人蔚桂红说:“为了助力企业做强做大,税务部门针对林木培育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开展线上‘点对点’无接触式办税服务,并为林木培育企业开通绿色通道。我们为秦岭植绿护绿不懈努力,税务部门为我们的发展保驾护航!”
宁强县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负责人马祥金和污水“打交道”有8年了。该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来,单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万吨,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一级B标准,可以灌溉和养鱼。2022年,该公司缴纳增值税3.5万元,因享受小微企业和资源综合利用减免税收优惠政策,累计享受减免税费达13.6万元。马祥金说:“生态好带来产业强。生态破坏了,将来会付出更大代价去治理,我们现在一定要竭尽所能保护好生态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目前,秦岭陕西段生态环境质量呈现逐年向好发展趋势,2021年秦岭陕西段生态环境质量达到优良等级的区域持续扩大,植被覆盖率为91.76%。从木耳到魔芋,从黑米到核桃,从茶叶到中药……山越来越绿,水越来越清,产业也越来越多。
C “用绿享绿”定位更准
没有产业支撑,绿色发展就没有出路,生态保护也就成了“空谈”。仅今年上半年,陕西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共669.7亿元,激发出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让陕西绿色发展的步伐铿锵有力。
“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出台后,税务管家及时为我们讲解政策。”陕钢集团龙钢公司副总会计师李艳芳为税务部门竖起了大拇指,她说,“近年来,企业享受西部大开发、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共计减免税款4.9亿元。这让我们更有信心和底气加快40个环保改造项目建设,推进光伏发电、林业碳汇、碳资产管理进程。”
从2016年起,龙钢公司累计投入40亿元,建成总面积36.7万平方米的封闭料仓、综合水处理中心,使废气达到超低排放,把废渣制成生态水泥,实现了“吃干榨净、变废为宝”的循环发展目标。同时,龙钢公司启动厂区绿化改造,建设“厂中公园”,绿化覆盖率达33%,成为西北地区钢铁行业唯一的环保绩效A级企业,龙门钢铁景区成功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国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公司,形成了从煤炭到甲醇再到聚烯烃及各种化工产品“煤头化尾,由黑到白”的完整产业链条,在国内煤制烯烃行业内实现了废水的近“零”排放。该公司5万吨/年聚乙醇酸工业示范项目投产后,生产的可降解塑料可在土壤、海水等环境中完全无害降解,是理想的一次性塑料制品替代品,批量生产后将打破国外垄断,对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榆林化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兴剑说:“近些年,国家出台了很多减税降费政策,榆林化工受益很多。2019年至2022年,我们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8.22亿元,为推进企业碳达峰、碳中和循环经济项目积蓄了动能,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通过环境保护税两档低标排放的减税优惠,陕西积极引导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更新节能环保设备,走绿色转型发展道路。受惠于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受到促转型的作用与成效,走出了生态环境“高颜值”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协同并进的发展新路径。
如今,蓝天更多了,山川更绿了,河流更清了,美丽陕西建设的底色更绿了。(记者:苏怡 通讯员:陕瑞轩)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省政府办公厅主管 省政务大数据服务中心承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