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省政府 > 新闻发布会

        省工商局介绍2014年全省市场主体发展有关情况

        来源: 省政府新闻办 发布时间: 2015-02-15 08:57

        2015年2月11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省工商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余智德介绍2014年全省市场主体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我省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一年来,全省各级工商部门认真落实改革政策,以工商注册便利化为突破口,积极推进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显着成效。广大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对改革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工商局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请继续关注、支持工商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下面,我就全省商事制度改革推进情况和2014年全省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做一简要介绍。

        一、我省商事制度改革推进情况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从2014年1月1日起,我省全面启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经国家工商总局确认,统一表述为“商事制度改革”。我省的改革措施主要有13项:放宽名称、经营场所、注册资本和经营范围登记条件;实行“先照后证”,支持个体工商户转为企业,支持电子商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林)场和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简化登记注册程序,改革企业年检制度,下放企业登记权限等。其中,惠民效应最显着的是注册资本“认缴制”、“先照后证”、“企业年度报告制度”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四个方面。自改革实施以来,各级工商部门将其作为全局性中心工作,举全系统之力推进政策落地生根。一是落实责任。认真细化改革内容,明确实施主体,再造注册流程,开展业务培训。二是加强宣传。两次召开省级新闻发布会,组织深度报道,在《陕西日报》等媒体开设专栏,深入企业、社区、高校宣讲。三是优化服务。修改登记软件,建成网上办事大厅,实现了网上登记申请及网上年报,采取跟踪、延时、上门服务等措施,对重要登记事项“一审一核”;对一般事项“审核合一”,一日办结率大幅提升。四是加强指导。通过会议、文件、实地调研等方式,层层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去年8月,省工商局会同省政府督查室等部门开展了全省商事制度改革工作专项督查,有力提升了各级政府推进改革的力度,推动了改革任务的落实。

        在落实“宽进”的同时,切实加强市场“严管”。去年3月,建成了工商部门企业信息公示“小平台”,实现了企业信息网上公示、查询和监督。12月,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落实〈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促进企业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30个相关部门共建全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大平台”。截至去年底,全省共有195992户企业完成了年报和信息公示,占总数的49.3%,已初步形成了规范的“严管”机制。

        二、2014年我省市场主体发展情况

        截至2014年底,我省累计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174.5万户,注册资本(金)2.8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87%和35.27%。市场主体总量占全国总量的2.52%,注册资本(金)总额占全国总额的2.19%;市场主体总量占西部省份总量的10.36%。其中,内资(非私营)企业8.38万户、注册资本(金)总额1.15万亿元,户数下降16.71%的同时,注册资本(金)增长15.32%;私营企业34.46万户、注册资本(金)总额1.41万亿元,同比增长26.73%和61.55%;外资企业6782户、注册资本(金)总额241.11亿美元,同比增长5.26%和14.96%;个体工商户127.37万户、资金总额622.93亿元,同比增长21.39%和43.02%;农民专业合作社3.61万户、出资总额522.47亿元,同比增长31.04%和16.38%。

        从全国排位情况来看,我省市场主体总量排第17位,比上年同期上升了3个位次,在西部排第4位;注册资本(金)总额排第15位,与上年同期持平,在西部排第2位。其中,内资(非私营)企业户数排第10位,在西部排第2位;私营企业户数排第17位,在西部排第4位;外资企业户数排第15位,在西部排第2位;个体工商户户数排第18位,在西部排第5位;农民专业合作社户数排第16位,在西部排第4位。

        三、2014年我省市场主体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市场主体数量和资本规模同步提升。2014年,全省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30.25万户,新增注册资本(金)5882.85亿元,同比增长34.68%和187.11%。新增户数在全国排第16位,比上年提升5个位次;新增注册资本(金)在全国排第11位,比上年提升7个位次。其中,内资(非私营)企业4914户、注册资本(金)1341.27亿元,私营企业8.44万户、注册资本(金)3812.73亿元,外资企业790户、注册资本(金)38.50亿美元,个体工商户20.45万户、资金总额431.97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7851户、出资总额56.42亿元。

        (二)企业类市场主体增幅较大。2014年,全省新登记企业类市场主体9.01万户,同比增长70.97%,在全国排第16位,比上年提升2个位次,在西部排第3位。企业类市场主体新增注册资本(金)5388.82亿元,同比增长216.73%,在全国排第11位,比上年提升6个位次,在西部排第2位。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户数在全国排第16位,比上年提升3个位次,在西部排第3位。

        (三)新兴服务业市场主体快速增长。2014年,全省金融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社会工作、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领域市场主体增速较快,分别增加0.13万户、0.3万户、0.05万户、0.27万户和0.6万户,同比分别增长175.69%、151%、132.88%、130.42%和59.24%。

        (四)非公经济吸纳就业人员数量稳步增长。2014年,全省新登记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共吸纳就业人员75.77万人,同比增长23.26%。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对就业带动作用最为明显,分别吸纳就业人员36.13万人、10.64万人、9.43万人、3.75万人和3.67万人,分别占吸纳就业人员总量的47.68%、14.04%、12.44%、4.94%和4.85%。从各市区分布来看,西安、榆林、宝鸡、渭南、咸阳位列前五,分别吸纳就业人员32.18万人、7.89万人、6.47万人、6.22万人、5.74万人,各占全省新增就业人员总量的42.47%、10.41%、8.54%、8.21%和7.57%。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央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战略判断。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全省各级工商部门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放宽登记准入条件,创新登记监管方式,提升登记监管效能,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力支持各类市场主体提速增量、提质增效,在新常态下创造新业绩,为建设“三个陕西”添砖加瓦。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将回答大家的提问。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省政府办公厅主管 省政务大数据服务中心承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