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省政府 > 新闻发布会

        省社会科学院新闻发言人、副院长石英发布《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来源: 省政府新闻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4-09-09 11:21

        2014年9月9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新闻发言人、副院长石英发布《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并回答记者提问。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上午好!我是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新闻发言人、副院长石英。很高兴与新闻界的朋友们见面。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将由我向大家介绍刚刚出版的《陕西蓝皮书·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一书的主要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众所周知,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了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并表示先从“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做起来,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陕西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责无旁贷、大有可为。作为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智库,陕西省社科院有责任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提供智力支撑。从2014年5月起,陕西省社科院便开始筹划出版反映国内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总体情况的专题着作。今天,时值习近平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一周年之际,这本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的陕西蓝皮书已由国内权威皮书出版机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是国内第一本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研究对象,立足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实际,全面展示其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蓝皮书,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具有原创性、学术性、前瞻性和资料性,是科学决策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是国内外深入了解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状况的最新指南。全书分为“总报告”、“综合篇”、“经济篇”、“社会文化篇”四个部分。其中,作为“总报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形势分析与展望》,由陕西省社科院课题组在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撰写完成。《报告》指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提出后,围绕“丝路五通”,沿线省区和城市积极响应,相关工作有序开展,各类政策沟通机制正在形成;综合性的道路网络初具规模;贸易便利化的措施不断落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加速货币流通;依托文化教育交流合作的民心相通步伐加快。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不断深化,未来将展现六大趋势,也就是:区域合作协商机制将更为深入;多路径道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速;能源合作更为紧密;贸易与投资发展进一步提升丝路沿线经济体的对外开放水平;金融服务的改善将助推丝路货币流通;科技、教育、文化交流将大大促进民心相通。

        “综合篇”共有10篇研究报告,分别就陕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发挥新起点和桥头堡作用、甘肃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构想、新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现代区域物流体系、青海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与合作、重点省市建设现状及西安后续推进策略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报告》认为: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区位优势明显,科教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文化底蕴深厚,能源资源富集,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意义重大。充分发挥陕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新起点和桥头堡作用,应从发展理念、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交流上取得新突破。

        “经济篇”共有18篇研究报告,主要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畅通”和“货币流通”,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贸易投资、产业发展合作、货币流通、金融开放、物流运输、城市群发展、能源合作等经济发展问题,汇集了大量学者的专题性研究成果。《报告》认为:1.陕西要利用好自身在地理区位、交通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将推进丝路经济带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重点定位于搭建物流平台、完善交通运输通道、加强科教服务、提供金融服务。2.西安已具备促进金融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依托丝路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机遇,西安应全力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大力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方式、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市场健康发展、健全金融市场体系。3.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陕西应适时调整能源产业结构,转变能源经济发展模式,从资源开发、能源供应、市场流通、服务体系等方面来构建陕西能源产业体系。

        “社会文化篇”共有8篇研究报告,以“民心相通”为主题,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认同、文化传播、文化精神、文化交流等问题推出了系列研究成果,展示了文化学者关于增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民心相通的若干思考。《报告》认为:1.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国际化服务水平偏低、陕西开放度不够、西北人口与产业处于劣势、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跨度大、地域广、合作难等因素,是陕西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向西先行的障碍。陕西要成为文化旅游先行者,必须首先突破这些困难。2.陕西丝绸之路跨文化传播要打破文化的封闭状态,保持文化的生命力,延续古丝绸之路在促进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平衡和文化意义的共同分享上所发挥的桥梁作用,将历史文化品牌塑造与形象传播作为传播重点。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整合现有媒介资源,重视发挥新媒体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优势。转变话语形态,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3.丝绸之路甘肃段历史悠久、文化基础深厚,是历史上中国农耕文化、游牧文化与外域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通道。实现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的文化发展战略,一是要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平台,打造丝绸之路文化战略高地;二是充分发挥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优势,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产业核心区;三是构筑交流平台,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交流与融合;四是明确国际化发展目标,拓展合作渠道与平台。

        可以说,今天所发布的《陕西蓝皮书·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中所包含的37份专题研究报告,都是社科专家辛勤探索的智慧结晶,是理论联系实践、学术服务发展的最新成果,体现了社科专家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服务西部大开发的强烈使命感。《报告》紧密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五通”建设,深入分析丝路经济带沿线省市发展现实,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综合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富有操作性和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责任编辑:田子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省政府办公厅主管 省政务大数据服务中心承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