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字号: 打印
        分享:

        一、民生工程全面快速实施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专题专栏 > 数字民生

        一、民生工程全面快速实施

        文章来源: 陕西省365bet用网址_365bet最快线路检测中心_365彩票娱乐平台 发布日期: 2013-09-23 11:31
        字号:
        打印

            实施民生工程,是我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满足人民群众公共服务需求的重大举措。省委、省政府科学设计,周密部署,全力推进,开创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局面。

            ——战略地位不断提升。五年来,陕西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生产总值迈上万亿元台阶,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省份水平,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6%。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加快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顺应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省委、省政府提出“富民强省”总体发展战略。2008年,针对我省教育、卫生、社保、住房等方面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大、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全新理念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全面实施“民生八大工程”。2011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标准、扩大范围,将“民生八大工程”扩展为“十大领域民生工程”,把民生发展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为加快推进民生工程,省政府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多位副省长为副组长、省级19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实施民生工程领导小组,分别在省发展改革委和省财政厅设立了项目办公室和资金办公室,各市、县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全省上下形成了分工明确、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为强力高效推进民生工程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为科学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我省将民生工程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08年编制了《民生八大工程建设规划》,2011年编制了《“十二五”民生工程建设规划》,并分门别类制定了多个专项建设规划。分年度制定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对民生工程建设规划予以落实。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移民搬迁安置税费优惠、保障性安居工程税费优惠、支持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等多项惠民利民政策,我省民生政策体系渐趋完善。

            ——改革创新亮点纷呈。改革创新是促进民生改善的强大动力。近年来,我省民生工作的持续加强,始终与改革创新相伴随。在惠民领域上,破除影响公共服务均等和社会公平的障碍,不断朝着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方向努力。在推进方式上,从部门每年办几件实事,到实施民生八大工程,再到扩展为十大领域民生工程,逐步转变为以项目为载体,整合相关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在资金投入上,由主要依靠财政投入转向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广泛参与,多渠道筹措,特别是采取国有企业与政府共同出资的形式,组建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公司和陕南移民搬迁公司,有效解决了这些重大民生工程的资金需求。

            由于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我省民生工程实施创造了一系列“全国率先”,涌现出一批具有陕西特色的民生建设模式。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被誉为“中国医改的陕西样本”;率先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全覆盖,提高城市“三无”人员生活补助;率先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率先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实施“蛋奶工程”,在全国率先实现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城镇污水处理厂实现县城全覆盖;在全国首家出台惠民殡葬救助和公益性公墓建设举措,25个县区进行了公益性公墓建设试点等。

            ——民生项目加快推进。在民生工程建设上,坚持以项目理念策划、项目手段推进、项目标准验收,并以项目为载体,整合各级和条块的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分门别类予以推动。高度重视民生工程项目和资金管理,将实施情况作为全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及时向社会和群众公开项目的建设、资金、管理等情况,将民生工程置于有效监督之下。注重加强民生项目管理,组织相关部门及各市(区)深入一线督促检查,确保资金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既保证了建设质量,又保证了工程进度。

            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民生工程项目快速推进,取得了显着成效。五年来,全省民生工程累计实施项目9万多个,三秦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一是陕南陕北避灾扶贫搬迁工程已经使20多万群众从环境恶劣地区搬到了远离灾害、交通方便、设施完备的新型社区。二是以引汉济渭、陕北黄河引水、渭河全线治理为标志的十大工程,掀起了水利建设的新高潮。三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实效,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四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养老和医疗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五是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得到极大改善。六是“气化陕西”、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顺利推进,1316万人使用上清洁天然气,145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

            ——投入机制逐步健全。我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构建以服务民生为基点的公共财政体系,集中更多财力解决民生问题。2008年在全国率先编制了首个省级民生五年中期预算,使民生投入由临时性、分散性转变为长期性、系统性投入,建立了强化民生投入的长效机制,在全国开创了以财政中期预算为保证推进民生工作的先河。2011年起,明确要求各级财政将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确保民生投入需求,把发展成果人民共享落到实处。五年来,在财政实力显着增强的基础上,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全省民生投入达到9255亿元,年均增长28.7%,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从71.5%提高到80%。全省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达到3262亿元,对民生事业快速发展起到良好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的同时,注重运用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民生领域,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采取国有企业与政府共同出资的形式,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筹资投资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