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字号: 打印
        分享:

        单位数量稳步增长 五上企业蓬勃发展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专题专栏 > “十三五”时期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单位数量稳步增长 五上企业蓬勃发展

        文章来源: 省365bet用网址_365bet最快线路检测中心_365彩票娱乐平台 发布日期: 2021-09-27 16:19
        字号:
        打印

        ——“十三五”时期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八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省上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总体目标,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抓机遇、强优势、补短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着成就。全省各类单位数量保持了稳步健康发展态势,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支撑经济快速增长和增进民生福祉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单位数量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显着增强

        “十三五”期间,陕西全面深化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法人单位数量节节攀升。截至2020年底,陕西共有法人单位65.1万个,比2015年增加了29.3万个,增长了81.7%。其中,共有“五上”单位26564个,相较2015年的16158个,增加了10406个,增长了64.4%,五年年均增长10.5%。法人单位数量的高速增长有力的支撑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2020年末,陕西省地区生产总值也由2015年的1.8万亿元增加到了2.6万亿元。

        “五上”企业中,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增长最快,五年增长98.2%,年均增长14.7%。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批零住餐企业增速也较高,五年增长分别为81.5%77.9%,年均增长均超过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五年增长41.2%,年均增长7.2%。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五年增长39.9%,年均增长6.9%

        二、单位结构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迅速

        (一)法人单位结构合理调整

        “十三五”期间,陕西企业法人单位的绝对数量和占比持续提高,平均每年增长14.5%,机关、事业单位绝对数量减少了0.37万个,占比下降了5.6个百分点。这一变化趋势充分反映了陕西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带来了市场主体的蓬勃发展,同时也说明陕西在机构改革中不断促进政府功能整合,实现了行政效能的显着提高。

        2015年陕西共有企业法人单位25.6万个,占法人单位数的71.5%;机关、事业法人单位4.0万个,占法人单位数的11.2%;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他法人单位6.2万个,占法人单位数的17.3%。到2020年末,陕西共有企业法人单位50.4万个,比2015年增加了24.8万个,增长了97.0%,占法人单位数的77.5%,占比提高了6个百分点;机关、事业法人单位3.6万个,比2015年减少了9.2%,占比降至法人单位数的5.6%;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他法人单位比2015年增加了4.8万个,增长了77.7%,占法人单位数的16.9%,占比降低了0.4个百分点。

        (二)私营企业数量迅速增长

        “十三五”期间,陕西民营经济不仅发展速度较快,而且已经在单位数量上取得了绝对优势地位。这与陕西近年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宏观政策大背景是一致的,也反映出陕西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壮大的良好势头。

        2016-2020年间,陕西内资企业法人单位数量占全部法人单位的比例基本稳定在99.7%左右。在内资单位当中,私营企业增长最快,实现了2.7倍的高速增长,占比也由34.7%提高到了71.3%;同时,占比较少的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也实现了较快的增长,尤其是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幅达到了1.3倍。

        三、三次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结构持续升级

        (一)法人单位行业分布齐全

        2020年陕西法人单位分布在国民经济19个行业门类,90个行业大类,387个行业中类中,几乎囊括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这表明陕西已经是一个门类较为齐全的国民经济运行体。

        分行业门类看,有近四分之三的法人单位集中在六大行业门类,其中批发和零售业16.6万个,占25.4%;建筑业7.2万个,占11.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6.8万个,占10.4%;农林牧渔业6.0万个,占9.2%;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5.4万个,占8.3%;制造业4.7万个,占7.3%

        2015年相比,增长速度最快的十大行业依次是:建筑业,增长2.8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长2.3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2.1倍;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增长1.4倍;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1.2倍。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0倍;农、林、牧、渔业,增长1.0倍;批发和零售业,增长89.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87.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85.3%。从行业分布可以看出,三次产业中均有快速增长的行业,但大多数领涨的行业门类均属于第三产业,这一现象也充分反映了陕西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果,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与带动作用与日俱增。

        (二)“五上”企业行业结构合理

        随着一系列提质增效的措施落地,有效增强了企业的内生动力,陕西二三产业结构优化,第三产业的占比不断增加。“十三五”时期全省“五上”企业中,二、三产业单位的结构为40.2:59.8,与“十二五”时期相较,第二产业的占比下降了3.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占比上升了3.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企业的占比下降了4.4个百分点,服务业企业的占比上升了3.0个百分点。

        四、三大区域竞相发展、关中聚集效应明显

        (一)城市聚集带动效益凸显

        关中地区的法人单位数占有绝对优势,始终占到陕西法人单位数的六成以上,聚集效应十分明显,这与陕西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产业布局是相吻合的。但从增长速度的角度看,“十三五”期间安康市、杨凌示范区和西安市分别以1.9倍、1.2倍和1.1倍的单位增幅斩获了全省法人单位增长的前三甲。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了:杨凌示范区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唯一以农业为特色的自贸区,对市场主体是极具吸引力的;安康市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指示的践行者,为陕南地区实施“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起到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西安市打造“一带一路”创新高地和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与初步形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定位是一致的。

        (二)三大区域“五上”企业增幅明显

        全省三大区域的“五上”企业竞相发展。关中地区“五上”企业16616户,增速60.2%,占全省“五上”企业的62.6%,占比较2015年下降1.7个百分点;陕北地区“五上”企业4308户,增速57.3%,占全省“五上”企业的16.2%,占比较2015年下降0.7个百分点;陕南地区“五上”企业5640户,增速85.2%,占全省“五上”企业的21.2%,占比较2015年上升2.4个百分点。从各地市来看,西安市的“五上”企业最多,有8874户,占比达到33.4%,较2015年增加了3.0个百分点;宝鸡、榆林和安康的“五上”企业较多,占比分别接近10%。安康市的增速最快,达到了94.7%;西安、延安和安康的增速也均超过80%

        单位是社会经济活动的载体,是国民经济的细胞,而五上企业则是诸多细胞中最具生命力、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最强的部分。“十三五”时期,陕西单位数量实现了快速增长,为陕西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放眼十四五,我们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继续扩大单位总量,不断提升单位质量,准确研判各类单位的数量变动、产业结构、地区分布等关键信息,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统计服务,奋力谱写陕西经济追赶超越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