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字号: 打印
        分享:

        科创实力显着提升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专题专栏 > “十三五”时期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科创实力显着提升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文章来源: 省365bet用网址_365bet最快线路检测中心_365彩票娱乐平台 发布日期: 2021-09-27 16:08
        字号:
        打印

        ——“十三五”时期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四

        “十三五”期间,陕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创新型省份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等工作,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改革科技奖励制度,先后修订和出台了《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和《关于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若干科技政策,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科技创新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着提升

        “十三五”期间,我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着提升,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九位。五年来,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助力了一批国家重大战略工程,服务了陕西经济社会建设,支撑了民生事业发展,展现了陕西科技担当,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和追赶超越的效能进一步凸显。

        (一)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不断增加

        “十三五”时期,我省积极改善科技创新环境,一系列深化改革、鼓励创新的政策逐渐显效,全省科技创新实力不断提高。2020年,我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为68.39%,比2015年提升5.4个百分点。2014-2019年,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从56.8%提高到2019年的59.2%

        (二)研发投入强度再创新高

        2019年,全省R&D经费支出为584.58亿元,比2015年增长48.7%,位居全国第13位,西部地区第2位。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支出与GDP之比)为2.27%,较2015年提升了0.07个百分点,全国排名超过山东居全国第7位,西部地区首位,保持领先全国平均水平,创十年来新高。

        (三)研发人员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

        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创新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十三五”时期,我省深入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和大力实施人才引进,我省研发队伍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2019年,全省投入R&D人员全时当量16.76万人年,比2015年增长26.5%,其中研究人员7.30万人年,增长45.6%,占R&D人员全时当量的63.3%,比2015年提升9.1个百分点。每万名就业人员拥有R&D人员由2015年的44.7人年提高到2019年的55.7人年。

        (四)基础研究占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基础研究投入在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起着关键作用,是反映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2019年,我省基础研究投入R&D经费36.06亿元,占全社会R&D经费的6.2%,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首次超过6%,比2015年提升了1.2个百分点。

        二、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显现

        “十三五”时期,我省持续提升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自主创新建设,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新提升。

        (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2019年,企业R&D经费和R&D人员全时当量投入达301.23亿元和54202人年,分别比2015年增长60.7%9.0%;企业R&D经费和R&D人员全时当量投入占全社会的比重分别为51.55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的经费和人员分别占全部企业的79.97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由20150.85%提升至20190.91%,提升了0.06个百分点。

        (二)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投入强度领先全国平均水平

        2019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240.80亿元,比2015年增长39.5%,是“十三五”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97.80亿元,投入强度(与营业收入之比)为3.0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62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60.87亿元,投入强度为2.3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25个百分点。

        (三)企业办研发机构不断壮大

        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设立研发机构623个,比2015年增长12.9%;企业办研发机构拥有R&D人员36147人,其中硕士以上毕业人员7761人;企业办研发机构科研用仪器设备原价149.61亿元,比2015年增长31.4%

        三、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一)发明专利大幅提升

        专利是科技创新最直接最主要的产出成果。2020年,陕西专利授权数为6052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2122件,分别比2015年增长81.5%78.0%。至2020年末,全省发明专利拥有量为54646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4.098件,比2015年增长1.3倍,居全国第7位,中西部第1位。PCT专利年申请量提高到476件,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有效量提高到228件,有效地理标志商标139件,新增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9个,总数达86个。

        (二)创新辐射效果明显

        “十三五”时期,全省积极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型企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2020年末,全省拥有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为6198家,比2015年增长了2.9倍;2020年末,全省拥有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数量达到8069家。2020年,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533.68亿元,比2015年增长1.12倍;签订各类技术合同49928项,比2015年增长1.2倍,稳居全国前列。

        (三)科技创新产出效能全面释放

        “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129项。我省参与研制的多种国防装备亮相庆祝建国70周年阅兵式,液体固体航天发动机、箭载计算机、原子钟、全海深超高清摄像机、地理空间数据处理软件、大型挖泥船疏浚装备等为我国载人航天、嫦娥探月、北斗导航、深海探险、珠峰测量、南海造岛等重大工程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大型运输机、新能源汽车、闪存芯片、高端液晶面板等成为“陕西智造”新名片。

        西安交通大学研发的高动态MEMS压阻式特种压力/加速度传感器及系列产品打破了国外垄断,为高性能传感器的国产化做出突出贡献。西北工业大学主持制订的一项“MEMS工艺规范国家标准”成为迄今国际上第一个颁布的同类标准,使我国跻身掌握该项技术的先进国家行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发的一项芯片关键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为产业化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发的小麦条锈菌毒性变异与条锈病综合防治技术,示范推广成效显着,从源头有效遏制了小麦病害发生。空军军医大学首创脾窝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新术式等成果,有力推动我国器官移植发展。

        陕西延长石油公司开发的一项关键技术,实现了特-超低渗油藏的经济有效开发。西安西电变压器公司研制出了世界首条±800kV直流输电工程用换流变压器;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突破的长大深埋挤压性围岩铁路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整体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展望“十四五”,全省正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四个面向”,贯通落实“五项要求”和“五个扎实”,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加速把创新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果,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